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探讨

作者:开元评估 点击:

一、从网络文学到网络文学IP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的终极追求,波澜壮阔地发扬了中国文学的范式基因。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时代来临,人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拓宽。我国的文学范式继往开来,突破较为单一的种类和形态, 转向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层次需求,由此,网络文学诞生。近几年,中国网络文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1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达358亿元。

图片

        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载体首发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界限,在内容上和传统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又有着鲜明的区别。二者区别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点:首先,在创作方面,网络文学通常表现为直观的审美,深挖读者感知,因此内容显得通俗,结构讲究章法。其次,在主体方面,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群众性远超传统文学,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便捷地进行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超5亿人,网民使用率接近50%。最后,在艺术形式方面,网络文学有着符号化、口语化和超现实化等特征,而传统文学通常对内容的严谨和态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感受到鲜明的意识形态和创作意图。

图片

        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全民数字阅读进一步普及。因此,新历史方位叠加后疫情时代下的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期,其已被赋予了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推进、助力全民阅读的新使命与新任务。网络文学作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文学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在线文字阅读。以网络文学为源头,网络文学IP在线下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等泛娱乐领域的多态呈现,实现了网络文学市场价值最大化,网络文学IP价值已成为拉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据中国版权协会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网络文学IP全版权运营影响了游戏、影视、动漫、音乐、音频等合计约3037亿元的市场。

二、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体系现状与问题

        网络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蕴含IP开发的基因和冲动,IP价值概念本身亦因网络文学的兴起而广为人知。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本质上是围绕版权这一无形资产对IP市场效应和跨界潜力进行的量化评定,故可以归类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范畴。2010年之前, 我国的网络文学IP产业刚萌芽,其价值评估一般采用成本法,通过小说的字数和写作质量估算出作者所付出的人力时间,再通过行业平均工资计算出作者人力成本的价值并给与一定的溢价综合得出其IP价值。随着网络文学IP价值链的延伸,成本法已不在适用。

        现阶段,基于传统评估方法,市场上对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主要是采用收益法计算其收入, 然后根据行业惯例或者经验确定一个收益分成率, 再计算IP价值。市场法在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如基于排行榜和已有评估案例的比较,多以网络文学平台的阅读数、粉丝数、付费数等为基础数据形成各种榜单,例如各种以“总分榜”、“收入金榜”、“月票榜”和“新增粉丝榜”等命名的榜单,对网文作品的价值衡量也大体依据榜单上下比对而定。

        此外,围绕网络文学IP价值进行的多维度综合性评估体系可以视为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的2.0版本。综合指标法评估维度丰富,多方数据相互印证和稀释也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如易观智库基于网络文学的内容价值和改编潜力两个一级指标,进而衍生出内容传阅度、作品热度和大众关联度等8个二级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构建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综合指标。也有学者(任锦鸾和肖丹,2021)提出,基于跨媒介视角,网络文学IP价值体现为内容价值、平台价值和衍生价值。其中,内容价值又可细分为作品因素、作者因素,平台价值可细分为平台页面浏览量、平台独立访客数和平台被改编成作品数量,衍生价值可细分为改变潜力、主创团队能力,再进一步细分到三级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从而构建出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然而,无论是排行榜法还是综合指标法在评估实务中都有不足之处。在使用排行榜法时,平台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其排行榜数据往往由于缺乏第三方公信而使真实性存疑,即使有专业的评估或审计机构为平台背书,平台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也极有可能故意刷榜,况且该方法还未考虑网络文学IP价值的其他要素。在使用综合指标法时,倒是综合考虑了价值影响要素,但指标间往往参差不齐且相互交叉,如可能既是定性指标又是定量指标、A指标和B指标存在价值重合等。同时还存在指标的界定比较抽象、指标的评估难以量化、指标的权重过于主观、指标的选取缺乏标准等。

        总的来说,网络文学IP价值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实务中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当下网络文学价值评估仍然存在问题。一是缺乏规范权威的评估体系导致评估方法纷繁复杂、二是数据不透明且易操纵导致评估结果失真、三是评估范围跨度大和主观判断环节多导致评估风险高。




公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