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力争”退出集中供地,因城施策第一枪?

作者:开元评估 点击:

10月28日,江西省住建厅官网发布《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落实强省会战略支持南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在第十条“持续完善房地产政策”中提出,要发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协调省自然资源厅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力争将南昌从“集中供地”城市名单中调出。

《措施》提到了“发挥”、“协调”、“力争”等词,说明目前此类想法已经形成,但预想到阻力和困难不小,毕竟目前各地都在执行集中供地政策。

根据统计,今年南昌三轮集中供地合计供应涉宅用地52宗,成交30宗地,合计揽金约153亿元,远不及去年。从拿地企业来看,在南昌前两轮集中供地中,赣系国企累计拿地12宗,占成交地块60%,且多以底价成交;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全国性知名央企、民企几乎集体“躺平”,地方国企托底现象明显。

不过,南昌并非首个对集中供地模式进行调整的城市。随着各地土地市场持续低迷,诸多一、二线城市也难以完成年度土地出让计划,越来越多的城市意欲调整“集中供地”制度。2022年年初,厦门、济南、青岛、重庆等多地明确全年将进行四次土地集中出让,当前,无锡、南京、苏州已供应四批次,天津亦发布土地四批次预公告。此前武汉发布通知,9-11月计划集中供地四批次、五批次、六批次。

截至10月末,22个集中供地城市的供地计划完成率整体不足五成,仅杭州完成全年供地计划,成都和合肥的供地计划完成率超过9成。北上广深的供地计划完成率分别仅为44%、64%、46%、67%,长春、重庆不足三成。

集中供地、“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度政策都是此前房地产市场过热时候出台的措施,而当前房地产大环境出现了变化,对于此类政策提出调整,吻合了市场化导向,也体现了“一城一策”的重要决策。总体来看,南昌集中供地的政策取消和调整,依然不会影响土地市场的稳定,同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2023年的土地供应。

在当前的土地市场低温运行的背景下,预计后续其他城市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对当地的土拍模式进行调整,集中供地将进入因城施策阶段。

 

 



公司新闻